【英文长推】为什么加密行业 15 年后仍未诞生真正的日常应用

快链头条 2025-08-07 03:23:16
应用
阅读 7,147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在过去的 15 年里,加密行业经历了基础设施为主导的漫长阶段。从构建公链、共识机制、钱包、跨链桥、预言机到金融原语,开发者们花费大量时间在底层架构的可靠性与可扩展性上。比特币实现无银行的货币,以太坊探索代码即法律,DeFi 展示无需中介的金融活动,NFT 带来可编程所有权…… 但所有这些创新,一直受限于可扩展性、延迟与复杂度,难以变成日常应用。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改变。随着链上性能大幅提升,加密应用逐步具备与 Web2 可比的速度与易用性。稳定币的每日交易量已远超传统支付网络;高性能 DEX(如 Hyperliquid)正抽象掉链上复杂性,对标中心化交易所;Polymarket 显示预测市场可以规模化运行,Pump.fun 则将 memecoin 打造成流动的社交货币。这些迹象表明,可用性已成为加密新阶段的核心特征 —— 应用时代正在开启。 传统 Web2 应用通过 API 和数据垄断构建护城河,而 Web3 则以开放、可组合、可验证为核心特征。所有链上行为都是公开的,这使得任何人都能构建自己的 Uniswap 前端或分析所有 OpenSea 交易,无需 API Key。Web3 用户拥有对数据的主权,得益于 ZK、MPC 等隐私技术,他们可自由决定何时、向谁共享数据。此外,治理权通过代币分发给用户,用户不再是产品,而是真正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应用的功能也更易于组合:一个游戏内 NFT 可以用于 DeFi 抵押、作为 DAO 成员凭证,甚至用于跨链通信。更重要的是,钱包作为身份与支付的统一接口,彻底改变了登录即参与、支付即所有权的范式。与 Web2 中嵌套式支付系统不同,Web3 应用的价值转移是原生的,治理、激励、身份皆融合于链上。这些差异构成了 Web3 独有的技术和经济结构,决定了其应用形态将不同于以往。 为了衡量哪些加密应用有潜力成为真正的每日必用 App,作者提出了 Everyday App 框架。该框架将评估分为四类:使用前(onboarding)、使用中(体验与功能)、使用后(是否复访)、加密原生价值(如数据主权、开放治理、可组合性)。每个维度按 0-3 分打分,统一归一化到十分制。评估结果显示,Pump.fun 虽在核心功能上极具吸引力,但在治理与可组合性上得分低;Polymarket 上手门槛低、目的明确,但难以形成长期留存;Hyperliquid 则几乎在各维度得分优异,是目前最接近主流交易体验的产品;Farcaster 用户门槛较高,但在去中心化、生态繁荣等加密原生价值上具备优势。总结来看,加密应用已不再仅是技术堆栈的展示,而是正朝着用户体验与情感共鸣并重的方向发展,基础设施已足够强大,真正决定加密是否普及的,是它能否让用户每天都想用。\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
...
风险提示
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