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推】我与以太坊的八年

快链头条 2025-07-31 04:29:51
以太坊
阅读 4,543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2015-2016 年,以太坊刚诞生时,仅凭智能合约这一项,就显得足够新颖。在当时,市面上的主流加密货币如比特币、莱特币、瑞波币等,均缺乏通用计算的能力。而以太坊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编写逻辑的合约平台,尽管彼时人们对它的应用还非常浅显,基本上只用来发币。彼时参与者甚至还在使用极其原始的钱包工具(如 MyEtherWallet),难以想象开发 DApp 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以太坊仍然因发币这一爆款功能迅速走红。ICO(首次代币发行)不再需要深度定制或技术团队,任何人都可以轻松部署智能合约,创造属于自己的 Token。由于参与 ICO 需要使用 ETH,市场形成了巨大的购买需求,推动以太坊价格一路上涨。2017 年 ICO 热潮达到巅峰,甚至在中国九四禁令后,以太坊价格由人民币 1400 元上涨到美元 1400 元。但随着太空链、英雄链等明星项目相继破发,市场泡沫开始破裂。大量项目方将募集来的 ETH 套现,投资者被套,FOMO 逐渐反转。以太坊从高点一路下跌,最终在 2019 年跌至 80 美元,跌入谷底。 2020 年,Compound 推出代币奖励机制,标志着 DeFi(去中心化金融)时代开启。它不仅是以太坊上第一个可落地的金融应用,更重要的是,其效率甚至超越了传统金融。人们能以更低的利率借款,获得更高的存款回报,甚至出现补贴高于借款利息的电表倒转局面。这不同于之前的炒概念项目 ——DeFi 让人们看到区块链技术真正的生产力。Uniswap、Sushiswap 等 AMM(自动做市商)协议需要大量 ETH 作为流动性,市场需求再次上升。持有 ETH 可以参与流动性挖矿,获取超过 100% 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ETH 价格随之上涨至 4800 美元新高。然而,DeFi 的爆发也带来了竞争。以太坊链的高昂 Gas 费成了劣势,催生了 Solana、BNB Chain 等低费用替代方案。2022 年 Terra/Luna 崩盘、FTX 和 3AC 接连倒下,DeFi 一夜入冬,ETH/BTC 汇率持续走低。面对困境,以太坊及时调整战略,从 L1 扩容转向 L2(Layer 2)解决方案,推出 Arbitrum、Optimism、ZK-rollup 等项目。这样做一方面保住了以太坊的生态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阻止了 Coinbase、Uniswap 等龙头另起炉灶。只要 EVM(以太坊虚拟机)生态仍在,以太坊就依旧是「天下共主」。这一时期,以太坊虽然饱受质疑,但也证明了自己的韧性与适应力。 随着 2022 年以太坊成功完成从 PoW 到 PoS 的转型,Staking 成为新核心。Lido、EtherFi 等 Liquid Staking Token(LST)协议迅速崛起,占据 DeFi TVL 的半壁江山。Staking 锁仓虽减少了抛压,但也限制了 ETH 的流动性和经济活性。LST 相关应用(如循环贷)大量涌现,推动 AAVE、Morpho 等借贷平台 TVL 飙升。此阶段以太坊虽维稳,却缺乏新叙事,难以激发市场热情。3% 左右的年化利率虽吸引机构参与,但对价格的拉动作用有限。这使以太坊进入了又一轮价格低迷期。Gas 费用下降,链上活动乏力,市场陷入寒冬。与此同时,LST 与 DeFi 形成强绑定关系,反而限制了以太坊生态的叙事发展空间。直到 2024 年,美国批准现货 ETH ETF,ETH 正式进入主流资产行列。Bitmine 与 SharpLink 两家公司,仿效 Saylor 的微策略模式,通过买入 ETH、抵押再融资的方式不断放大头寸,带动市场 FOMO 情绪回暖。加之以太坊社区长年累积的商誉(V 神未曾站台空气项目,持续推动 ZK、隐私、简化方案等研发),ETH 再次获得机构青睐。\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
...
风险提示
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