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Stream Capital:加密 VC 重生指南,为何难以跑赢 BTC?

快链头条 2025-09-03 01:12:02
VC
阅读 3,223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在加密一级市场,项目的估值体系是决定 VC 投资回报的核心变量,而 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后的代币市场表现,更是衡量退出效率的关键。然而,过去依赖 FDV(全稀释估值) 进行融资的模式,在当前周期已难以奏效。数据显示,在 75 笔投资、42 个项目中,开盘 FDV / 私募估值超过 100% 的项目有 71 笔,其中 28 笔开盘收益超过 1000%;最高 FDV / 私募估值超过 100% 的项目有 73 笔,其中 46 笔最高收益超过 1000%。但截至 2025 年,仅有 6 笔投资(4 个项目)在当前 FDV 上仍超过 1000%,而 24 笔投资(18 个项目)的当前 FDV 已低于私募估值,占比分别为 32% 和 42.85%。换言之,近三分之一的投资已陷入亏本,超过四成项目未能兑现私募阶段的高估值。部分明星项目即便上线币安,也无法维持私募阶段的账面价格。更糟糕的是,在 1+3 锁仓周期(1 年锁定 + 3 年线性解锁)的约束下,VC 实际可退出的金额十分有限。结果是,大量项目出现账面估值虚胖,流通市值往往低于私募轮入场价格。其背后的根本问题在于:一方面,市场缺乏足够的真实流动性支撑 FDV;另一方面,代币释放节奏与市场需求严重错配,TGE 后迅速产生卖压,价格急剧下滑。因此,高 FDV 反而成为一种风险天花板,估值越高,兑现难度越大,折扣风险也越大。 长期以来,获得头部交易所(尤其是币安)上线资格,被视为加密项目成功的标志和 VC 的关键退出窗口。然而,这一加持效应正在明显减弱。对 2022 年至 2025 年 Q2 上线现货项目的统计发现,大多数项目在上线后短期内出现价格冲高回落,甚至跌破发行价。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自 TGE 前的人为热潮与过度激励:项目通过空投、积分挖矿等方式拉升 TVL 与用户关注度,但在代币解锁初期即形成沉重卖压。例如 2025 年的 Berachain 项目,TGE 后用户留存率快速下滑,代币价格大幅回落。更重要的是,交易所上市已不再是估值闭环的终点,而是持续考验。Binance 已调整上币逻辑,推出 Alpha 平台,强化对上线项目的活跃度、流动性和价格稳定性的追踪。如果项目缺乏真实用户增长与长期叙事支撑,即便上线也可能被边缘化甚至下架。这标志着一级市场退出逻辑的转型:从事件驱动向过程驱动。VC 不能再依赖单一的上币事件来兑现估值,而必须关注项目的长期产品力与市场验证。换句话说,流动性退出窗口正在由短期爆发式行情,转变为依靠持续价值积累的耐力赛。 随着监管趋严和市场理性化,加密项目从融资到 TGE 的平均周期已显著延长,极端「几天融资、几周 TGE」的模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先打磨、后上市」的冷静周期。然而,这并未显著改善项目成活率。数据显示,自 2021 年以来,Coingecko 共收录 17,663 个加密资产,其中市值排名 1500 名以后的币种几乎没有交易量,显示出大量项目缺乏实际价值。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是 VC 支持的项目,失败率同样居高不下。2024 年数据显示,Coinbase Ventures 支持项目的失败率高达 21.6%,Polychain Capital 更是高达 26.72%。即便是融资额超过 5000 万美元的明星项目,如 Mintbase、MakersPlace、Juno,也已关停,证明资本充足并非成功保障。可见,项目失败是加密行业常态,VC 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押中极少数黑马。这要求 VC 投资逻辑从高 FDV 快速套现转向真实流通价值兑现,更加重视代币经济模型、供需平衡、锁仓节奏与用户增长等基本面。未来,VC 在投后阶段需扮演更长期的陪伴者角色,通过技术支持、市场资源与治理参与,提升项目的生存概率与退出可行性。\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
风险提示
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