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enLayer 、Ether.fi 双双转型,再质押赛道生意做不下去了?

快链头条 2025-07-14 08:33:44
EigenLayerEther.fi
阅读 8,594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2024 年上半年,再质押(Restaking)成为加密市场最具热度的概念之一。EigenLayer 首创 ReStaking 模型,并迅速带动 Ether.fi、Renzo、Kelp DAO 等项目集体涌现。全年融资事件多达 27 起,吸金总额超 2.3 亿美元,ReStaking 一度成为资本竞逐的焦点赛道。随着 Symbiotic、Karak 等新架构项目登场,再质押生态迅速扩张。然而进入 2025 年后,赛道热度开始减退,融资节奏放缓,多达 11 个项目宣布停运。尽管 EigenLayer 仍以超 142 亿美元的 TVL 占据主导地位,Ether.fi、Kelp DAO 和 Renzo 分别构成其核心生态,但整体市场进入洗牌阶段。从流动性爆发到生态出清,再质押赛道经历了一轮典型的加密叙事生命周期,早期的繁荣正在让位于理性调整。 虽然当前再质押协议总锁仓量仍达 224 亿美元,但较 2024 年底高点已下降近 23%。TVL 的缓慢下滑之外,用户活跃度的骤降更加显著。据 The Block 数据,EigenLayer 的日活跃存款地址数量从巅峰期的上千人跌至个位数,Ether.fi、Puffer 等项目的用户参与度亦大幅下降。再质押验证者的参与比例也逐步缩小,目前仅为以太坊常规质押验证者的 3% 左右。此外,主流项目的代币价格较高点普遍回调超 70%,投资者热情明显降温。这些数据说明,再质押的单线程增长模型已难以为继,其作为独立叙事的吸引力正在弱化。尽管体量尚在,但缺乏新的应用刺激与用户驱动,赛道正陷入叙事失重状态,生态增长正进入瓶颈期。 面对增长困境,赛道龙头正试图以转型破局。Ether.fi 率先转型为加密新型银行,推出现金卡、日常账单支付与工资服务,试图以真实金融场景增强用户黏性,将再质押作为基础设施模块嵌入消费闭环。与之不同,EigenLayer 则选择聚焦底层能力建设,裁员 25%,重组资源,推进 EigenCloud 平台建设。该平台整合 EigenDA、EigenCompute、EigenVerify,意图为链上链下应用提供统一的信任执行框架,获得 a16z 7000 万美元投资。两种路径虽方向不同,但本质皆在于摆脱再质押作为终点产品的限制,将其转化为更复杂叙事的构件。可以说,再质押的生命力将取决于其是否能嵌入更具规模效应与使用场景的生态之中,成为连接模块而非独立命题。\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