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代币化 vs 代币美股化 —— 纳斯达克全 Token 化技术路径可能让你失望

快链头条 2025-09-10 08:47:19
美股代币化
阅读 4,457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2025 年 7 月,SEC 主席 Paul Atkins 站在华盛顿的讲台上,用他那略带激动的声音宣布「Project Crypto」—— 要让美国金融市场全面「move on-chain」。台下掌声雷动,仿佛区块链金融的春天真的来了。但如果你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样是 SEC 框架下的「金融全链化」,市场正在分化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边是 Robinhood 在欧洲大胆推进美股代币化,Coinbase 构建 Base 生态重新定义链上金融,韩国 Upbit 用 GIWA 挑战美元霸权。它们选择的路径可以叫做「美股代币化」—— 在区块链原生世界重新发明股票交易。另一边是纳斯达克小心翼翼地测试 Token 化方案,香港 HashKey 在合规框架内探索创新。它们走的是「代币美股化」路线 —— 试图给传统金融穿上区块链的新衣服。 现在我们来看看纳斯达克面临的现实。这家成立于 1971 年的交易所,管理着 5400 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 25 万亿美元。每天有数百万投资者依赖它的系统进行交易,数百家做市商在它的平台上赚取利润,整个美国科技股的命脉都系在它身上。这种分量既是它的荣耀,也是它的诅咒。当 Robinhood 可以在欧洲大胆试验 24/7 交易时,纳斯达克还要考虑现有做市商的利益。当 Coinbase 在 Base 上构建 DeFi 生态时,纳斯达克还要确保 DTCC 的万亿级清算系统不受影响。当 GIWA 挑战美元霸权时,纳斯达克还要接受 SEC、FINRA、自律监管机构的三重监督。更要命的是历史包袱。50 年来,纳斯达克每一次技术升级都遵循同一个模式:渐进式创新,完全合规。从电话报价到电子交易,从单一做市商到 ECN 网络,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从不激进。这种基因已经深入骨髓,想要突然变成区块链原住民?几乎不可能。 纳斯达克的任何技术决策都必须通过三道关卡,每一道都足以扼杀真正的创新。法律框架这道关最严。1933 年证券法要求所有证券发行必须注册,1934 年证券交易法规范交易所行为,FINRA 的技术标准细到每一行代码。任何不符合这些规定的创新都是死路一条。系统性风险这道关最怕。纳斯达克承载着美国科技股的核心交易,任何技术故障都可能引发市场恐慌。「太大不能倒」的标签让每一个技术决策都变成战战兢兢的风险评估。既得利益这道关最难。传统清算公司不会轻易放弃中介费用,托管银行不想失去万亿级资产管理权,做市商要保护自己的利润模式。每一个真正的创新都需要这些食利者点头同意,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
风险提示
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