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长推】我们能从 Celestia 与 Polychain 的抛售事件中学到什么?

快链头条 2025-07-09 01:55:56
Celestia代币市场
阅读 900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围绕 Polychain 出售 Celestia 大量代币一事,引发了业内对于一级基金是否割韭菜的讨论。有批评者认为这是极具掠夺性的行为,甚至称其为一级背刺二级的典型案例。但从 VC 的本职角色来看,Polychain 的行为在逻辑上并无不妥。作为一家风险投资基金,其职责是投资早期、风险极高的项目,并在资产流动性提升后实现退出,从中获利。Celestia 的数据可用性赛道在早期并不被看好,而 Polychain 在此阶段选择下注,承担了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如今,在代币流动性放开后选择变现,并不违反市场规则。更何况,Polychain 并非唯一的投资者,只是由于其链上地址更透明,才成为众矢之的。而其他 VC 也在卖出,只是未被追踪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抨击 VC 唯一的不公在于:他们既有卖币权利,又时常在社交平台高喊看好,制造信息不对称。这种嘴上看多,手里套现的行为才是应当批判的核心问题。 Celestia 团队的代币出售同样引发争议。据社区追踪,尽管官方宣称核心贡献者代币将于 2026 年前锁仓,但已有团队地址出售价值超过 1 亿美元的代币。这暴露出加密项目普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协议自身无法造血,过度依赖代币出售以维系运转。DefiLlama 数据显示,Celestia 的链上收入日均仅为约 200 美元,却每月发放高达数十万美元的代币激励。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团队想长期主义,现实也逼迫他们选择售币以维持基本运转,包括基础设施支出、工资与运营开销。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卖不卖,而在于许多项目团队将代币销售当作核心商业模型,而非收入的补充手段。只要项目本身不具备持续性的业务逻辑,那无论技术多先进,终究难以支撑高估值。在这种模式下,团队要么售币维稳运营,要么拖垮整个系统,形成负循环。 Celestia 的风波本质上是代币融资机制的集中暴露。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明知项目并不真正需要代币,但仍被动或主动选择代币融资。原因有二:其一,Crypto 原生 VC 倾向投资代币而非股权,因代币可快速退出、流动性强;其二,相较于股权估值,代币估值更虚高,融资额更可观。团队既可保留全部股权,又能借代币套现开发资金,可谓一举多得。然而,这一模式几乎注定零售投资者为高估值买单,而 VC 则趁着叙事红利提前获利退出。代币估值往往不基于真实营收或用户价值,而是叙事与预期的放大器。一旦价格回调,便引发信任危机、FUD 与社区分裂。从 $TIA 的走势来看,初期从 $2 涨到 $20,零售投资者一度感恩戴德;而当价格下跌时,舆论风向立刻反转,团队、VC、代币机制无一幸免于批评。这也说明:项目价值与代币价格高度脱钩,价格走强时一切都好,价格走弱时,所有结构性问题都会被集中放大。【原文为英文】\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
...
风险提示
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