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当互联网被重新计价:x402 意义解读

快链头条 2025-11-27 05:23:09
AIx402
阅读 7,190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为何微支付失败?按分计费的梦想和互联网一样古老。Digital Equipment 的 Millicent 协议在 1990 年代就承诺提供分以下交易;Chaum 的 DigiCash 做过银行试点;Rivest 的 PayWord 解决了密码学问题。每隔几年就有人重新发现这个优雅想法:如果你能按篇付 $0.002,按首歌付 $0.01,完全按照成本付费?它们都死于同一个原因:人类痛恨为自己的享受计量。AOL 在 1995 年为此付出高昂代价。他们按小时收取上网费用,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比订阅更便宜,但用户讨厌这种心理负担。每一分钟都像计价器在跑,每次点击都像花钱,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将每个微小成本视为损失。当 AOL 在 1996 年推出不限时套餐后,使用量一夜之间增长三倍。人们宁愿多付钱,也不愿思考得更少。按使用精确付费听起来高效,但对人类而言,它常常感觉像带价格标签的焦虑。Odlyzko 在 2003 年的论文《反对微支付》中总结:人们选择包月并不是因为理性,而是因为渴望可预测性胜过效率。后来如 Blendle、Google One Pass 等试验尝试按 0.25–0.99 美元收费,但最终失败,因为转换率太低且心理负担太高。 一旦网络开始支持原生支付,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它会首先在哪些场景爆发?答案在高频使用区间,交易金额通常低于 1 美元。这正是订阅模式对轻度用户产生过度收费的地带。每月订阅的前置承诺迫使轻度用户为了开始使用而支付最低订阅金额。而 x402 可以在机器速度下结算每一次请求,粒度细至 $0.01,只要区块链费用保持可行。有两股力量让这种转变显得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工作代币化的爆炸式增长 —— LLM tokens、API 请求、向量搜索、物联网设备的 ping。现代网络上的每个有意义的动作都已具备微小且可被机器读取的单位。另一方面,SaaS 的定价模型导致荒谬的浪费 —— 大约四成的许可证处于闲置状态,因为财务团队更喜欢按席位计费,这种方式容易监控和预测。我们在技术层面对工作进行了精确计量,但在计费层面却对人类按照席位收费。 你已经能在消费级 AI 中看到这种趋势。当你用完 Claude 的消息额度,它不会只说额度用完,下周再来。它会同时给出两条路径:升级订阅,或者按消息付费以完成当前任务。缺失的部分是一条可编程的支付轨道,让代理可以在每一次请求时自动走第二条路径,而无需 UI 弹窗、信用卡或手动升级。对于大多数 B2B 工具来说,最终的实际形态看起来像「订阅底座 + x402 峰值计费」。团队保留一个与人数相关的基础方案,用于协作、支持与常规背景使用;而那些偶发的高计算量任务(构建时间、向量搜索、图像生成)通过 x402 来结算,而不是强制升级到更高的订阅等级。更好的网络也可以接入。例如 Double Zero 想要通过专用光纤出售更快、更干净的网络。将代理流量路由给他们,你就可以通过 x402 按每 GB 计费,并设置明确的 SLA 与上限。需要低延迟进行交易、渲染或模型跳转的代理可以短暂进入快车道,为这一次爆发付费,然后再退出。【原文为英文】\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风险提示
根据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于 2018 年 8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文件, 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