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以太坊 2030:Rollup 双轨并行的世界账本之路

快链头条 2025-07-17 08:29:25
以太坊
阅读 1,965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分享此文章
以太坊起初推行「Rollup-centric」路线,旨在将大部分活动迁移至 L2,L1 仅承担最小化共识与数据可用性功能。然而现实演化证明,L1 仍需承担活跃网络的根基:更高吞吐、更快区块生成、更强验证机制乃大势所趋。即将到来的 Beam Chain 共识机制、RISC-V 虚拟机替代 EVM 等升级,均为提升 L1 性能与中立性而设计。这种基础层升级,不仅强化对齐型 Rollup(如原生验证、共享排序等)的生态联动,也令性能型 Rollup 需依赖更强的替代数据可用性(DA)解决方案以扩展吞吐。到 2030 年,Rollup 项目将逐渐分化为两大极端:一类是与以太坊深度对齐、注重安全与可组合性的 Rollup;另一类则是以吞吐与 UX 为优先,倾向中心化排序或模块化 DA 的高性能 Rollup。中间地带 Rollup 若既无强性能也缺对齐优势,将难以维系网络效应与流动性,或面临边缘化风险。 以太坊基础架构正在经历全方位重构,涵盖执行、结算、共识与 DA 四层。执行层拟引入 RISC-V 虚拟机,采用双 VM 模式,保留 EVM 向后兼容性,同时以 RISC-V 提升 zk 证明效率并拓展主流开发语言参与度。结算层方面,拟新增 EXECUTE 预编译功能,允许以太坊原生验证 Rollup 的状态转换,催生「原生 Rollup」作为协议级执行分片,简化开发并增强安全性。共识层重构为 Beam Chain,目标将最终性从当前约 15 分钟缩至 12 秒甚至 4 秒,通过 SNARK 化降低验证成本,并将验证者门槛降至 1 ETH,增强去中心化与中立性。数据可用性层方面,Danksharding 与 PeerDAS 正推进将数据吞吐提升至 8 MB+ 每区块,长期目标支撑 10 万 TPS。上述升级构建了 L1 的强性能底座,使以太坊不仅能为对齐型 Rollup 提供强保障,也能与替代 DA、模块化网络形成竞争。 未来以太坊生态将走向两类 Rollup 模式共存。一类是对齐型 Rollup,通过 L1 原生排序、验证与结算,继承以太坊的安全性、流动性与可信中立性,适用于高价值 DeFi、治理与资产托管等场景,MEV、gas 消耗与结算费用可反哺 ETH;另一类则是性能型 Rollup,服务于游戏、社交、零售等大规模用户场景,虽引入一定信任假设但仍依托以太坊结算获取信誉支撑。生态中间地带将逐步萎缩,因其既无极致性能也缺强对齐优势。以太坊路线图通过协议升级、预编译、Rollup 标准化及 DA 提升,构建起支持这两类链发展的基础能力,为「世界账本」愿景奠定根基。未来加密活动将围绕少数枢纽整合,Rollup 也将朝「性能最大化」或「对齐最深」两个方向汇聚,成为用户与开发者首选。以太坊正借此实现从「最小共识层」迈向「可信执行与结算中心」的关键跃迁。\n原文链接

快链头条登载此文本着传递更多信息的缘由,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推荐活动
...
...